喜报|我院《水质工程学(2)》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时间:2023-06-12 点击数:

天津城建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BG电子的《水质工程学(2)》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一、课程简介

《水质工程学(2)》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水质指标、常用的污水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技术原理,还包括常见的污水、污泥处理方法及工艺,使学生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在污水处理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前身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天津城建大学前身)成立之初开设的“排水工程”课程;2005年,课程由“排水工程”更名为“水质工程学(2)”;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课程网站建立并运行;2020年,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课程组教师作为骨干成员的“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021年,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用雨课堂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

二、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情况

课程负责人:王少坡,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天津城建大学污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创新团队”负责人;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理事,天津市建设领域科技专家。至今已承担本课程教学16年,热爱教学,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革新,参与完成校级教改项目“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参与在研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体系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作为骨干成员的“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马华继副教授、张景丽副教授、王栋副教授、赵健慧讲师、孟凡盛讲师、李建斐讲师)教学经验丰富,还承担《工业水处理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等理论课程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至今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积极将最新科研成果和专业前沿知识引入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与内容的革新。

马华继,汉族,福建连城人,19726月出生。BG电子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水质工程学(2)、工业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工业废水处理案例分析(研究生)等课程,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指导教师和天津城建大学优秀教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及其资源化、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处理材料开发,主持或参与完成纵向和横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张景丽,女,汉族,BG电子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天津市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水质工程学(2)、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等课程,指导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和排水工程毕业设计;主持完成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生物强化还原降解技术研究”和天津市教委项目“低氧膜生物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合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二十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处理科研和教学经验。

王栋,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在“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赵健慧,汉族,中共党员,BG电子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水质工程学(2)、工业水处理工程,指导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等。主要从事高级氧化还原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环境功能材料的优化制备与表征、氧化还原体系的构建、活性物种的产生与调控等方面具有研究经验。主持或参与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多项,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ospher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孟凡盛,汉族,山东济南人,19905月出生。BG电子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水质工程学(2)、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海绵城市概论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污水新型生物处理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型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技术,主持在研校企合作项目:新型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深度处理富营养化水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7篇。

李建斐,汉族,BG电子讲师、博士,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水质工程学(2)、环境材料概论、建筑设备(水),指导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等。主要从事电催化水处理以及工业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环境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性能调控、难降解废水处理装备构建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在Water Research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三、课程建设情况

1)起步阶段(1978-1999

  1978年,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天津城建大学前身)成立,开设“排水工程”课程。

2)发展阶段(2000-2009

2005年,课程由“排水工程”更名为“水质工程学(2)”。

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课程网站建立并运行。

3)革新阶段(2010至今)

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20年,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2020年,课程组教师作为骨干成员的“水质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2021年,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用雨课堂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内容紧跟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本着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根据黑臭水体治理、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等国家需求,结合京津冀地方水污染和水资源现状,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持续丰富优化污水处理工程图纸、视频资料库以及在线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精心做好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水平。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改良教学模式授课

利用雨课堂,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对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参与式教学”进行改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积极投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并可根据及时的学习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实时调整和改进,形成教和学良性互动。

3)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习忙而不苦

根据学习科学理论,结合信息化工具,运用类比、可视化等手段降低污水处理知识难点难度、使学生直观了解复杂污水处理构筑物结构;做好教学设计,创造愉快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忙碌充实而不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版权所有:Copyright © B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行知楼四楼